查看原文
其他

研究未来战争需要思维创新,理性对待颠覆性技术

2016-08-16 黄志澄 战略前沿技术


研究未来战争需要思维创新

理性对待颠覆性技术

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黄志澄 


出于维护军事霸权及受到挑战的危机感,美军推出了“第三次抵消”战略,企图通过技术创新,进一步扩大其军事优势。在这个战略的影响下,美国军方和智库,纷纷发表关于未来战争的研究报告,重点是选择能够改变“未来战争规则”的颠覆性技术。这些报告虽然可为我国研究未来战争时参考,但我们更应结合国情,提出具有自己思维创新的意见。 


我们未来的敌人是谁?  

在一次讨论会上,一位年青学者给我提问:“我们未来的敌人是谁?”这个问题提得好!

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和技术扩散等原因,21世纪战争的对手越来越多样化,既有国家行为体、国家资助的组织、宗教集团,又有由“个人”(例如本·拉登)组织的暴力集团。这些威胁将会交互出现,呈现出一种“混合”的特征,促使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革。就我国而言,既可能面对大国的威胁,也可能面临军力远不如我国的中小国家的挑战,更有分裂集团和恐怖活动的挑衅,而在它们的背后,也可能有大国的支持。

早在2005年,美国海军中将詹姆斯·马蒂斯和军事学者弗兰克·霍夫曼就在美国《海军杂志》上撰文,提出“混合战争”的理论。2007年,霍夫曼撰写的《21世纪冲突:混合战争的兴起》一书,对“混合战争”进行了系统探讨。他认为现代战争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,即从传统的“大规模正规战争”或“小规模的非正规战争 ”,向界限更加模糊、作战样式更为融合的形态发展。由于“混合战争”的表现形态多样而复杂、作战行动新奇而模糊,需要统筹国家各种战略资源和作战手段,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应对。 


核威慑并未过时   

对于大国之间的未来战争,钱学森先生在1995年7月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:“到了本世纪50年代,更因核技术和火箭技术的发展,出现了远程核武器。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,再加上现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,就形成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战争形式: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。”钱学森先生对未来战争的这种定性,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,仍然是正确的。

虽然国际军事界也有学者怀疑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,核威慑战略是否有效,但 “相互确保摧毁”的核均势,仍然是确保在大国之间未来仍难发动大规模战争的“恐怖平衡”。可以预测,未来核大国之间出现大战的可能性仍然较小,但很有可能出现局部的小规模冲突。

当前,除核威慑外,还出现了其它类型的威慑,如信息威慑、太空威慑、生化威慑、高超声威慑等,但它们都无法替代核威慑,而它们和核威慑相结合,将更增强核威慑的效果。核威慑战略与核实战战略,是核战略必不可少的两大组成部分。为了有效地实现核威慑,一方面,要改变过去不分对象一味地以大规模毁灭相威胁的模式,而应根据不同对象,通过增加核武器的心理效应来提高核威慑的效果;另一方面,要改进核武器性能,提高突防能力,减少附带物理毁伤效应,降低道德层面的压力。


2006年黎以战争的启示

“混合战争”的一个实例是2006年夏的黎以战争。黎以战争有两个特点,一是交战双方的军力不对等,二是作战手段多元化。这场战争的一方为以色列,是一个主权国家;另一方为黎巴嫩真主党,属于非国家行为体,但受到叙利亚和伊朗的支持。黎方使用的作战手段,是现代民用技术与军事装备的结合。民用技术包括加密移动电话、计算机和图像电信系统等;军事装备包括简易爆炸装置、反坦克武器、地对空和反舰导弹、火箭弹、迫击炮、无人机等。黎方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些武器,击落了以色列的直升机,用巡航导弹重创了以军的一艘巡逻艇,还在掩体内发射导弹,击毁了以色列的重型坦克。黎方还通过遥控无人机收集情报,使用加密电话进行通信,使用热成像夜视仪监视以军的调动情况。从战术看,黎方采用常规与非常规相结合,既实施游击战,又进行导弹袭击和尖端的网络战,并策划周密的宣传战。从指挥控制看,黎方采用战略上集中与战术上分散相结合。真主党成员以小组分散的方式,隐藏在山区或城镇的掩体中独立作战。结果在这场为期34天的冲突中,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力量,打击了世界上号称是高技术军队的以色列国防军,并使后者同意停战。

由这场黎以战争可见,在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中,技术上占有优势的一方,并无战胜对手的绝对把握。战争的胜负,除技术因素外,还与地缘政治、历史、文化、宗教、人心向背、战略战术应用等诸多因素有关。

 


理性对待颠覆性创新

战争是优胜劣汰的竞争。作战能力的小小的优势,都会导致扭转战争胜负的结果。一些颠覆性创新,更会彻底改变战争的“游戏规则”。新的前沿技术往往是颠覆性变化的催化剂,但技术创新必须与军事条令、组织制度创新相结合,才会导致战争形态的转变。实际上,在军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,虽然也有少量的颠覆性创新,但大量的创新是渐进性创新。就是这些颠覆性技术,对战争形态的影响,从局部扩展到全局,也有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。因此,我们必须同等重视这两种创新模式。

从未来20年到30年的跨度来看,新的颠覆性的作战手段,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作战手段,甚至可以说,传统的精确打击武器和传统的作战平台,仍然将对战争起决定性的作用。为此,既要注意发展新武器,也要用新技术不断提高传统武器的性能。因此,在未来战争中,要将新武器和传统武器有机地组成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。

目前,美国军方和智库都在预测,哪些前沿技术会引起战争规则的颠覆性变化?2014年美国空军发布的《美国空军:召唤未来》报告指出:无人系统、自主、高超声速、纳米和定向能等,是“改变游戏规则”的五大技术。2016年2月美国空军部长詹姆斯提出,美国空军为支持第三次“抵消战略”,需要发展自主学习系统、人机协作、辅助人的行动、人机战斗编组和网络使能半自主技术等五大技术。最近,新美国安全中心为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起草的《未来战争宣言》指出,自主性、赛博武器、数据融合、电子战、合成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进展可能会推动军事能力的重大变化。

未来战争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程。我军著名的系统科学家胡晓峰认为:体系工程不能进行“完美”的预先设计。因此,对颠覆性技术的预测虽然很有必要,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。上述美国对于颠覆性技术的各种选择就很不相同,又几乎覆盖了全部前沿技术领域,因而就降低了这种预测的价值。就是有的共识,如分布式的无人自主系统,也是美国针对大国战争的目标而选择的,对于打击未来类似ISIS这样的恐怖组识,未必有效。因此,我们既可以研究颠覆性技术如何改变未来战争的形态,也可以进一步分析未来战争的不同类型、不同的交战行为体,所要求的不同的颠覆性技术。


结束语 

在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和军事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,我们对未来战争,既要重视军事技术创新,又要重视军事理论创新。美军对于能够改变“游戏规则”的颠覆性技术的选择,固然可以提供参考,但我们与美国的国情完全不同,他们又把我们选定是未来对手之一,为了避免落入“陷阱”,我们就必须在研究未来战争时,进行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。 

作者黄志澄的更多文章,请点击以下链接查阅:

【远望观察】黄志澄:从地面试验到飞行试验——印度高超声速技术述评之二

【远望观察】黄志澄:展望“布拉莫斯”巡航导弹的未来发展

【远望评论】黄志澄:解读印度重复使用运载器首次技术验证试验

【防务观察】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力推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:高超声速、定向能和自主等

【防务资讯】美国空军计划发展可重复使用200次的高超声速试验平台!

【防务观察】中国再试高超音速武器,中、美、俄三国武器大PK 

【军事文摘】美国高超声速技术试验设施建设的历史教训及当前举措

【前沿观察】雷声公司:3D打印技术是实现高超声速武器的关键

【防务资讯】中国高超音速武器6次测试5次成功 领先美俄 | 美要造6倍音速战机、20倍音速导弹

【防务观察】美议员呼吁保持高超音速技术领先:不能被中俄超越

【防务资讯】美媒:中国六次试验高超音速载具 战略武器性能跃升

【科技资讯】美媒:中国再次进行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飞 18个月来的第四次

【科技资讯】美国防部:中国进行第三次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

【科技评论】美媒:中美竞逐高超音速武器 科幻小说设想成真

【科技评论】空天利器——高超声速飞行器

【军事文摘】美国高超声速武器技术发展的回顾与预测

【军事文摘】美国空军高超声速飞机发展进展与展望

【特邀专栏】志澄观察:盘点美国高超声速武器计划

【特邀专栏】美评估英“军刀”发动机方案的几点思考

【特邀专栏】志澄观察:“佩刀”为高超声速提供新动力

【科技评论】从“猎鹰”9号发射失利看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项目的几个问题

【防务动态】美国空军SBIR/STTR计划透露未来高超声速飞机若干战技指标

【科技评论】展望空天军:高超声速武器控制太空  颠覆作战方式

【军事文摘】高超声速助推滑翔武器  实现全球快速打击

【科技评论】美国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分析

【科技动态】俄官员称俄六代机须具备高超声速飞行能力

【军事文摘】美拟2030年装备高超声速战机 7马赫巡航对地攻击

【科技评论】透视美常规快速全球打击能力:离实战还有差距

【防务资讯】中国高超声速发动机团队获奖,重启速度竞赛?

【科技资讯】空客研发可装电磁武器的高超声速军民两用机

【军事文摘】美曝解放军第二次试射高超声速导弹规避拦截能力

【防务动态】美国高超声速打击武器正瞄准实用化的目标全面加速!

【军事文摘】破解“高超声速”谜团:中国的高超声速试验水平到底如何?

【科技评论】从专利看航空喷气公司发展历程及其高超声速核心技术

【科技资讯】美国空军将向高超声速领域大量投资

【科技评论】美军发展高超声速武器是进还是退

【特别推荐】美国高超声速导弹或2020年实战 中国需以攻对攻

【军事文摘】揭秘超高音速飞行器 2小时内打遍全球

【科技资讯】DARPA准备启动战术推动/滑翔高超声速飞行器项目

【军事文摘】美军未来高超声速导弹武器体系初露端倪

【科技资讯】美研发X-51A高超音速飞行器 可1小时打遍全球

【科技动态】美超音速商务机设计曝光 最高时速可达2200公里

一网打尽系列文章,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:

习近平 | 创新中国 | 创新创业 | 协同创新 | 产学研 | 预见2016 | 新科技革命 | 基础研究 | 中国武器 | 电磁炮 | 生物 | 仿生 | 脑科学 | 虚拟现实 | 增强现实 | 装备采办 | 抵消战略 | 水下战 | 轰炸机 | 预警机 | 战斗机 | 运输机 | 六代机 | 能源 | 电池 | 云计算 | 大学排名 | 博士 | 导师 | 凯文凯利 | 钱学森 | 黄志澄 | 许得君 | 施一公 | 王喜文 | 贺飞 | 李萍 | 刘锋 | 王煜全 | 马斯克 | 纳米 | 基金 | 人工智能 | 机器人 | 无人机 | 俄罗斯 | 日本 | 英国 | 印度 | 以色列 | 物联网 | 互联网+ | 大数据 | 谷歌 | 工业4.0 | 颠覆性技术 | 3D打印 | 4D打印 | 太赫兹 | 硅谷 | 石墨烯 | 北斗 | 通信 | 智能制造 | 军民融合 | 民参军 | 激光 | 智库 | 商业航天 | 量子 | 基因 | 基因编辑 | 未来战争 | 网络空间战 | 网络武器 | 成果转化 | 超材料 | 超级计算机 | 卫星 | 战略能力办公室 | DARPA | Gartner | MIT技术评论 | 2016文章全收录 | 2015文章全收录 | 2014文章全收录 | 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,敬请期待……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